2025年7月15日,云南昆明。
国家移民管理局常备力量第二总队礼堂现场,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授课交流竞赛进入了最后环节,当主持人宣布《不能诉说的万语千言》为精品展示课程一等奖时,全场顿时掌声雷动,手持奖杯的女警麻馨允站在舞台中央,自信的笑容里映着泪光。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不能诉说的万语千言》用最质朴的文字和最真挚的话语,深情讲述了吉林戍边民警面对危险与风霜时那份沉默却磐石般的担当,将边境一线的彻骨严寒、惊心动魄,化作用生命温度熔铸的界碑礼赞,瞬间击穿所有听众的心防。
这是吉林边检总站延吉边检站执勤一队民警麻馨允从警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是她不断突破自我能力边界的又一个界碑。
从 “新手小白” 到业务尖兵 突破让成长掷地有声
2015年8月,刚毕业的麻馨允,手持验讫章,成为一名光荣的边防检查员。
“验讫章虽小,但章起章落间,维护的是国家安全,守护的是万家灯火。” 初入执勤队,忙碌又充实。麻馨允白天上课,紧跟教员讲解思路记难点,晚上挑灯夜读,对照业务学习资料猛攻难点不会不熟不罢休;现场跟班见习,强化师傅的查验技巧学以致用,正是她不断挑战自我,在全省同批毕业学员里,成为第一个通过了检查员考试和上台工作的学员。
而真正让她意识到能力短板的,是一次执勤中,面对焦急用朝鲜语求助的朝鲜族阿姨,她因语言不通束手无策,后来才得知阿姨误将护照放入托运行李。这件事深深触动了麻馨允,成为她突破的新起点,此后每天勤务结束,她雷打不动地学朝语、练发音,向朝鲜族同事请教,执勤时主动用朝语沟通,渐渐从 “门外汉” 变成全站外语小教员,累计授课百余课时。
2023年,麻馨允(右一)深入国门口岸一线,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正是这般对 “突破” 的执着,让麻馨允从边检 “小白” 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她先后查验出失效证件15起,查获网上在逃人员4人起,查获在控人员6人。因工作成绩突出,她荣立三等功1次,嘉奖6次,先后被国家移民管理局、总站评为“全警实战大练兵标兵个人”“百名政治工作骨干”“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突出个人”。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她对职业使命的深刻理解,也是她不断拓展能力边界的突破。
跨界创新显身手 让思政教育焕发新活力
2020年,麻馨允被抽调到政治处负责宣传文化工作,这对她而言是又一次跨界突破。拥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她,着眼当前90后、95后民警已成为队伍主体的现状,发挥专长围绕法纪观、职业观及心理健康开展调研,以思想困惑“小切口”做深思政教育“大调研”,精准把握队伍思想动态。
2021年,麻馨允(左三)深入长白无人区进行采访
为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她从零学起摄影剪辑、剧本编写,编导拍摄了思政教育系列微电影6部,文艺作品3部。其中,微电影《过关》获评吉林省纪委“廉洁吉林•清风同行”入围作品奖,纪录片《国门警花别样红》获评省公安厅“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主题系列文化活动三等奖。
在站领导的全力支持下,麻馨允牵头机场、海关等党组织开展组织共建、口岸共治、平安共创等联创联建活动,持续打造“金达莱红”党建共建品牌,聚焦“由分散变集中,积小力成声势”的品牌打造定位,积极探索“1+X”理论宣讲模式,创新开设“红色+宣讲”“线上+宣讲”“分众+宣讲”等模式,结合口岸城市特色,充分借鉴“互联网+”管理思维,创新 “云教育”,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教育文化体系,打造延吉边检站“移民管理警花”品牌形象。
2022年,麻馨允(左二)打造“移民管理警察”品牌形象,连续多年开展线上线下小课堂活动
她擅长用通俗语言解读政策、用生动案例呈现数据,累计深入一线记录珍贵影像资料4000余份、撰稿刊发1000余篇,其中《探访戍边人的精神高地》获评国家移民局 “一堂好课”,《从三件大事和三个历史性胜利感悟非凡十年》分获吉林边检总站演讲一等奖、国家移民管理机构第二赛区三等奖。这些成果,是她将个人能力与工作需求深度融合的见证,更是她以创新突破推动工作升级的缩影。
2025年,麻馨允在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授课交流活动,获评精品展示课程一等奖
身兼数职勇担当 平衡多重角色坚守初心
早晨六点,手持相机的麻馨允就已出现在口岸联检大楼的验证台前。这是她5年来养成的职业习惯,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国门卫士的每一个动人瞬间。作为站里唯一的专职宣传干事,她既是记者,又是编辑,还是摄影师,一个人的新闻科,撑起了整个边检站的对外宣传窗口。
这也是麻馨允自己摸索出的工作节奏:执勤民警上岗前,要提前到位;重大勤务开展时,必须全程跟拍;突发事件发生时,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5年来,麻馨允的相机里存了上万张工作照,电脑里积累了数百篇新闻稿,采写的新闻报道先后被中央级媒体采用50余次,制作的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近千万。
用镜头捕捉感动,用文字传递力量。她用镜头和笔尖,搭建着连接国门与社会的桥梁。
生活中,麻馨允依然面临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作为军嫂,丈夫时常不在身边,工作忙碌的俩人,只好常常将七岁的儿子托付给父母。麻馨允说,儿子或许不记得妈妈缺席了哪次家长会,但他会记住妈妈站在领奖台上的挺拔身影,那是他一生引以为傲的榜样。
从改制前的橄榄绿,到改制后的藏青蓝,一路走来,麻馨允不断深刻着对移民管理警察这份职业的理解。十年从警路,麻馨允的成长轨迹,正是一代代戍边民警砥砺前行的生动注脚。
通讯员 刘骐铭
吉林边检总站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