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边关寄深情 警事传真-法治 王金顺 3971940
千里边关寄深情 警事传真-法治 王金顺 397194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 警事传真

千里边关寄深情

2025-08-20 17:0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当中俄珲春口岸的晨曦穿透薄雾,唤醒沉睡的钢铁长龙;当长白林海的朝阳,掠过松涛,照亮民警头盔上的警徽;当边陲小城集安早市的暖阳洒满喧闹的人群……这一个个吉林千里边关看似寻常的清晨,于我,一个初踏黑土地的浙江人,却成了心底最温暖的底色。

  静默的界碑与流动的星河

  4月的吉林,春寒料峭。远离故土的清冷,很快被这片土地的真诚与豪迈融化。内心深受触动的,是来自那些守护边关的身影。初到时,吉林边检总站捷报频传:全国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工作者、岗位学雷锋标兵、道德模范……荣誉的光环令人炫目,却也更添好奇:是怎样的土壤,能在林海雪原、界江之畔,滋养出如此璀璨的星河?

  答案,写在黄义黝黑而腼腆的脸庞上。长白山的冬季,积雪没膝,寒风割面,呼气战冰。他十九载如磐石般扎根,只因那句朴素的真理:“边民需要我,界碑需要我,这里就是家。”其妻王荣香,从霓虹闪烁的南方都市,跨越六千里,追随至此。她的蜕变,不仅是“闽妹子”学会了雪天生火,更是将生命融入这片“树比楼多”的黑土地。黄义说:“扎根,意味着真正走进群众心里,付诸行动。”这质朴的言语,重若千钧,也悄然将我——这个“外乡人”,裹进了黑土地的怀抱。

  山河的回响与血脉的传承

  驱车深入边境,风景渐次铺展。左手是长白林海,松涛阵阵似岁月低吟;右手是图们江、鸭绿江,江水滔滔如历史回响。这里,是全国唯一集自然、文化、民俗、红色于一体的边关走廊。车轮下的国境线,不仅是地理的边界,更是精神的纽带。

  踏上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脚下的铁轨锈迹斑斑,石板因磨损吱呀作响,仿佛仍在诉说烽火硝烟。鸭绿江水泛着碎金,口岸基地的老照片无声地诉说着:战士肩扛物资的深深勒痕,边民冒尖的送粮箩筐,阳光下警徽的熠熠生辉,“前辈用生命守住的地方,我们必须守得更好!”民警的声音低沉而庄重。红色基因,就这样在移民管理的血脉里奔涌不息——从战火到和平,时光流转不变的,是“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千斤重担和郑重承诺。

  太王边境派出所,守护着“东北最美边境线”G331与文化瑰宝。民警与文保员、保安人员织就的“守护网”,在熙攘的游客与千年遗迹间穿行。“既要护人安,也要守国宝。”职责,在黑土地升华。G331,延伸出开放发展的动脉。吉林边检总站守护的,不仅是边境线的安宁,更是国家发展的大局;吉林边检总站服务的,不仅是匆匆旅客,更是边疆百姓稳稳的幸福。这份“守国门”与“促发展”的双重担当,如长白山脉般坚实。

  云端的高度与青春的刻度

  海拔1800米之上的维东边境检查站,9个月冰雪覆盖,气温低至零下47摄氏度。37号界标旁边,一串深深的脚印蜿蜒远去。在这“云端哨所”,风雪与寂寞是常态,他们却甘之如饴:“守护这里,就是守护祖国的尊严!”那“边关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在松涛林海间久久回荡。

  《青春之歌》书中言:“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这不正是吉林边检无数年轻民警的写照吗?他们远离喧嚣,在林海雪原中,以青春之名,书写着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稳边固防,兴边富民,助力东北振兴。

  永恒的晨光与不冻的江河

  百日光阴,太短,未能踏遍每一寸边关。但这片土地赋予的力量,已深植吾心。细读上级要求,字字如号角催征。吉林边检总站深化“四个机制”让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如血脉相连,让管边、协作、联动如齿轮咬合。践行“四个警务”:兴边警务、共治警务、生态警务、文旅警务。拓宽“四个深度”:让区位优势、职能特色、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共同奏响边检最强音。

  晨光再启,白山松水无言。远眺界碑与国徽,我蓦然顿悟:这一百日浸润于我、温暖于我、震撼于我的,不仅是壮丽山河,更是山河之上,那群以青春丈量忠诚、以热血书写担当、以平安铸就伟大的吉林边检人!他们是黑土地上最坚挺的“界碑”,是东北边疆晨光里,最深刻、最恒久的印记——这印记,是信仰的坐标,是力量的源泉,是吉林边检面向未来,续写守护祖国安宁壮丽篇章的不竭江河! 

     林华志/文

     吉林边检总站供图

初审: 王金顺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