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高华,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官地镇的司法所所长,也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在我从事司法行政工作的30多年里,始终工作在基层,我深知调解工作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保障一方稳定和谐。人民调解工作是极具挑战性的一项司法行政工作,人民调解员除了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法律知识外,还需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洞悉力等。
一、调解注重法与情 调解普法两手抓
作为一名基层普通的人民调解员,要想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就必须时刻心系百姓。我有个远房亲属在我负责的辖区居住,论辈分我得管这个亲戚叫舅舅。他因为宅基地问题和邻居产生了矛盾,并发生撕扯,我舅舅在撕扯中吃了点小亏,便信心满满地来找我,想走走后门,让我给他家出口气。当时我满口“答应”,并说要在村委会召集村民给他好好处理一下,舅舅高兴得早早到村委会等候。他没想到,我会当着村民的面指出两家纠纷的争议点、舅舅在这场纠纷中的错误及舅舅先动手的违法行为,并狠狠地把舅舅“教育”了一顿,要求舅舅当面给邻居赔礼道歉。舅舅气得在道完歉后大声说:“我没你这个外甥,你要做当今社会的包公吗?我不认识你……”事情都过去了好久,等到春节我去给舅舅拜年并向他道歉后,舅舅才和我恢复来往。
这件纠纷的解决过程收到了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既促进了团结、“止讼息争”,又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观念。
调解现场(右二为高华)
二、心系党政百姓心 化解纠纷止讼争
在调解实践中,我发现基层矛盾纠纷中的大多数是一些家庭之间、邻里之间的小摩擦,但正是由于这些小摩擦得不到及时化解,最后越闹越大,甚至大打出手,最终升级为治安、刑事案件。调解中就要理顺群众情绪,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防止过激行为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
吴某给外村关某做工时不慎跌伤,两家为医疗费产生纠纷,村组多次协调无果,双方家族都人多势众,扬言说实在不行就武力解决。在国庆长假的前一天,我获知吴家一伙人到关家要医疗费后,马上赶到现场,不料双方已撕扯到一起,由于参与人多,互不相让,在劝阻中,我的腰、右腿也都挨了棍子。我大喝一声:“住手!要打你们就先打死我……”利用人群惊呆并愣住的时机,我趁热打铁做起双方的思想工作。也许是我那不怕死的“傻劲”,也许是看我痛得龇牙咧嘴的“惨劲”,在我的耐心劝解下,双方停止打斗并撤离现场。为了彻底平息事端,解决吴某的医疗费问题,我贴上止痛膏,吃着止痛片,利用国庆假期,奔波于双方家中,耐心地做着思想工作,讲法律、说案例、讲道德……苦口婆心,一个一个地做当事人的工作。最后,双方终于互相让了步,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事后,知情的群众笑着说:“国庆节,我们都没看央视节目,就看高所长上演的惊险大片了……”
调解现场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减少矛盾纠纷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坚持公正调解与灵活处理相结合,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力争给每名当事人一个合理的说法和交代。我愿始终扎根基层,一如既往为基层的社会稳定播洒和谐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