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通讯工具,但需要注意的是,表情符号也可能成为“呈堂证供”。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发文科普,已有表情符号被写入判决书了。
据报道,2018年以来,全国共有158起以表情符号作为证据的案件,且总体增幅明显。部分犯罪分子利用表情符号替代敏感词,借以表达隐喻含义以逃避侦查。表情符号成为“呈堂证供”,是在扫除法治盲点,保护公众合法权益。同时释放警示意义,表情符号不能想怎么发就怎么发,如果乱发,不仅可能导致误解,还可能引发纠纷冲突,甚至需要为此承担法律后果。当前,表情符号的表意解读具有较强主观性,亟须进一步健全相应的司法解释,出台司法指导,明晰表情符号的使用边界,把表情符号的使用更好纳入法治轨道。(湖南省安乡县 戴先任)
来源:人民公安报
编辑: 王伟光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