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官讲故事丨张大文:这次他也拥有了撤诉般的微笑 法治聚焦-法治 张琪 363125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老法官讲故事丨张大文:这次他也拥有了撤诉般的微笑 法治聚焦-法治 张琪 363125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 法治聚焦

老法官讲故事丨张大文:这次他也拥有了撤诉般的微笑

2022-09-17 16:24 | 来源: 法音吉语

  现年58岁的张大文法官,为人谦虚随和。

  谈及爱好,张法官说自己平时喜欢和爱人帮岳母家菜园子种点茄子。

  他和爱人是同学、同事。

  谈及工作,张法官侃侃而谈,他说最快乐的事就是原告撤诉,怎么形容呢?像中了彩票一样。

  在法院,形容一个人快乐的最高等级,就是“脸上挂着撤诉般的笑容”。

  2022年7月13日,张法官就碰上了这样的大好事儿!

  咋回事?

QQ截图20220917162645_副本.png

  王某和刘某是夫妻。

  自 2011 年至 2014 年5月间,王某以儿子结婚、岳母丧葬、哥哥办护照、自己出国等名义,分7次借走285000元,在最后一次借钱时,给原告出具了共285000元的借条,并给原告抵押了房屋产权证。

       从2014 年到 2018 年,刘某曾两次回国陪同女儿考试,原告多次向刘某告知王某借走285000元的事实,并要求他们夫妻返还。

  刘某也说听王某说过,并认可借款的事实。为了要回该借款,原告自 2014年至今数十次找被告夫妻及其家属,要求返还借款,但被告夫妻一直回避。

  原告认为,该笔借款系被告夫妻对于原告的共同债务,特对其夫妻二人提起诉讼。在起诉的同时,原告提出了财产保全申请。

  张法官多年负责本院的财产保全工作,重视财产保全的作用,熟悉财产保全的业务,接到原告的财产保全申请后,及时作出了财产保全的民事裁定,查封了被告的房屋。

  原告起诉时,被告夫妻二人已经不在国内,先后去了韩国。

  原告不知道被告夫妻具体在韩国的什么地方,只知道王某在韩国的固定电话号和其女儿的手机号,请求法院对被告夫妻公告送达。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适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

  这条规定已明确,只有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穷尽《民事诉讼法》第七章第二节规定的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等其他方式的,才能适用公告送达。

  公告送达的要求高,需要的时间长,张法官首先考虑的是要穷尽其他的送达方式。

  根据原、被告互相熟悉的特点,张法官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所有的联系方式。原告又在微信上向张法官推送了王某的微信名片。

  张法官马上点击了王某的微信名片,申请加为微信好友,在发送添加朋友的申请中写明:

  我是延吉市人民法院的张大文法官,因为安光某与你的借贷案件,请你接受我的微信。

  本来没指望能马上加上被告的微信,只是希望能通过发送添加朋友申请来先做他的工作。没想到,竟然一下子就加上了,可以开始聊天了。

  说时迟那时快,张法官当即亮出了杀手锏,直接把财产保全的民事裁定书拍照发到了对方的微信上,给他留言:

  已经查封你的房屋,要求你尽快应诉。财产保全是被告的死穴。房子已经被控制,只要你不能胜诉,就不怕你不还钱。

  然而,对方并没有回音。

QQ截图20220917160309.png

  在与王某联系的同时,张法官还在第一时间拨打了被告女儿的手机。连续拨打了几次,都是能拨通但没人接。用女儿的手机号搜索微信,显示该用户不存在。

  为了不惊扰她,张法官特意给她发了一条短信:

  我是延吉市人民法院的张大文法官,因为安光某与你父母的借贷案件,请你通知你的父母加我的微信。

  被告的女儿是在读的大学生,虽然不是当事人,但通过她了解她父母的情况,未尝不可。如果她接听过电话,法官也许就不会再拨打她的手机了,可是,偏偏是每次都能拨通而又每次都没人接听。

  人之常情,这个女儿也许就是她父母的唯一知情者。加上一直没找到她母亲的联系方式,张法官就尤其对她寄予厚望,反复拨打她的手机。

  也许,在这段时间里,她才是最难受的那个人。

  在微信上联系上王某之后,一连三天,不管怎么跟他联系,他都没有反应。

  第四天是周六,张法官仍然放不下。好在微信方便,张法官质问了他一句:

  请问你是不是某某某?

  一个小时以后,微信上回复过来一个朝鲜族文字。

  千呼万唤始出来,不管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总算有了回音。

  趁热打铁,张法官又给他发去一条微信:

  你好,对方还起诉了你妻子,请问你妻子怎么联系?

  又没有回音了。

  周一上班后,张法官跟王某发起了微信语音通话,结果连接失败,微信显示:“对方未添加你为朋友。对方添加后才能进行通话。”

  对方未添加为朋友?是一开始就未添加,还是添加后又删了?

  张法官又拨了被告女儿的手机,还是能拨通,但一直没人接听。

  这个大学生是不是已经烦透了这个电话。

  中午时分,王某发来了一条微信:

  请问您什么时候方便接电话?

  哈哈,等你等了那么久,还问我什么时候方便?我现在就给你打过去。

  连续通话15分钟21秒,对方从一开口就大呼小叫,翻来覆去地强调不是借款,是双方一起做生意赔了钱。

       张法官好几次想插话,一想到好不容易才听到他说话,又听到他说这几天要在韩国做心脏搭桥手术,就没打断他的话。好在是他最后还是承认欠对方这些钱,同意先给对方200000,剩下的以后再说。

  然后就是抱怨对方不同意先给200000,非要求一次性还清。他最后表示,他这几天做完手术之后,马上就回国应诉。

  听完他的倾诉,张法官跟他说了两件事:

  一是告诉他先安心做手术,早日康复。

  二是告诉他已经查封了他的房屋,让他面对现实,争取主动。

  通话之后,王某又发来了微信:

  张法官,等我做完手术。我的机票还没订,而且还需要10天左右隔离的时间。

  周三中午,原告突然来电话,说被告已经给钱了,要撤诉。

  撤诉当然好了,马上给你们办手续。

QQ截图20220917160323.png

  张法官原以为是被告给了一部分钱然后达成了和解协议,没想到,王某在韩国委托他国内的哥哥全部还清了。当他看到285000元的银行转账凭证的时候,有点惊呆了。

  张法官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亲切地直呼着王某的名字,由衷地给他发了一条微信:

  XX你好,案件已结束,你的房屋查封已解除。XX好样的!感谢XX对法律的尊重、对法官的配合。诚祝XX在国外手术成功、早日康复!

  对方很快给张法官回了微信:

  张法官,辛苦了,谢谢你!

  张法官又给他回了一条微信:

  XXX是你亲哥哥吗?祝贺你有这样的好哥哥。

       没等对方回复,张法官就急急忙忙把解除财产保全的民事裁定书和准许撤诉的民事裁定书拍照发到了他的微信上。

  裁定书的照片拍得规规矩矩的,鲜红的法院公章,盖得堂堂正正。

  姗姗来迟,被告履行之后,一直默默无闻的被告的女儿,回了张法官一条短信:

  您好,打这个电话就行1510433XXXX。

  张法官以为这个电话号是她父母当中的一方的,没想到,接听电话的竟然是被告的哥哥。张法官认认真真地向他汇报了案件的结案情况,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从被告的女儿来短信的时间看,是在被告的哥哥刚刚办完了银行转账手续,她就给张法官发来了短信。

  毫无疑问,被告的女儿经历了整个过程。

  不管是不是,张法官给女儿回复了一条短信:

  你好,这些天打扰你了。你家的案件已圆满结束,你尽管放心学习和生活。感谢你对法律的尊重、对法官的配合。诚祝你学业有成,生活幸福!

图文来源:法音吉语

编辑: 张琪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