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公安“新三防”支撑全警投入疫情防控 警界纵横-法治 王伟光 306195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扬州公安“新三防”支撑全警投入疫情防控 警界纵横-法治 王伟光 306195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 警界纵横

扬州公安“新三防”支撑全警投入疫情防控

2020-02-18 16:33 | 来源: 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 丁国锋 罗莎莎

  本报通讯员 裴雨 王向明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展以来,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瞄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面防聚集”的目标,建立三级“数据战队”,24小时全线运作,为筛查管控工作提供28万余条精准有效数据;查控圈出动力量4万余人次,检查车辆50余万辆次,检查人员100余万人;出动警力14000余人次,全面做好全市收治点、封控区域(点)以及隔离点的秩序维护和保障隔离工作。

  网格警格核查、卡口查控、封闭式监所执守、涉疫处置和应急处突……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公安民警与医护工作者等各行各业奋战者一道,化身为“最美逆行者”。如何为冲在一线的执勤民警和辅警提供必要防护装备和后勤保障?

  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及时启动应急保障机制,将治安防控中使用的“物防、人防、技防”手段赋予全新定义,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对外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规范卡口查控、核查处置等工作,增强民警防护装备配置,多渠道争取防护装备,保证一线实战民警防护装备全覆盖;对内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强化对民警的宣传教育,加强办公区域、窗口等部位以及食堂就餐等环节的防范,严防内部出现疫情问题。”近日,扬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宫文飞说。

  物防

  跨越2300公里9批次赴外地采购

  防护服、护目镜、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橡胶手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展以来,扬州市公安局倾尽全力为奋战在一线的民警和辅警披上“铠甲”,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只要有一名民警因防护用品不到位受到感染,就是我们工作的失职。”分管警务保障工作的扬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翁国彦说。

  由于飞沫传播是此次新冠肺炎的传播方式之一,佩戴口罩能够有效阻断与飞沫接触,口罩成为民众出入公共场所的必备品。“真是一罩难求。”翁国彦介绍,原本该局已与一家医疗用品厂家预定了口罩,临近交货时间,却被告知因原材料供应商缺货,无法如期交货。

  “计划赶不上变化。但疫情防控就是命令,警务保障必须先行。”扬州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处长陈琳介绍,为采购相关防护用品,该局先后派遣9批人员前往南京、常州、淮安、泰州等地寻找合适的厂家。

  “我们开车抵达厂家那边,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队。”民警谈乃峰谈起采购之行记忆犹新,为了一线同事尽快用上防护用具费尽周折,粗略算下来,为采购物品他们前后跑了将近2300公里。

  物资到位,如何分配成为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疫情防控任务分工、岗位特点,该局将人员分为四类分别保障。其中,网格警格核查类民警,按照医用口罩、医用橡胶手套、酒精消毒液“三必配”标准配备;卡口查控类民警,按照医用口罩、医用橡胶手套、护目镜、防护服(防护靴)“四齐全”标准配备;封闭式监所执守类民警,按照个人防护到位、场所消毒到位、看守对象管理到位、食品安全到位、隔离措施到位“五到位”落实;而对涉疫处置和应急突发事件类民警,则按照个人防护装备一律车载密封、执勤车辆一律全覆盖灭菌、执法装备一律每日全面消毒、通讯工具一律保持畅道、备勤力量一律24小时集中住宿、个人生活物资一律集中保障“六一律”标准执行。

  人防

  24小时改装20个主要卡口休息处

  1月28日深夜,温度零摄氏度以下。刚从卡点执勤岗位上被换下的交警小叶走进旁边的集装箱里,一直处于运行状态的加热器让整个集装箱异常温暖。“现在换班后还有热饭热汤,第一天到这个卡口执勤时,休息处里外都是一个温度。”满脸疲惫的小叶笑着说。

  3天前的凌晨,宫文飞来到小叶执勤的高速口,慰问一线民警。在看到休息处仅是一个简陋的帐篷时,宫文飞连夜与扬州通利集装箱公司协调20个集装箱,并要求警保部门联系应急保障餐饮协议单位为卡口查控民警提供夜宵。

  第二日,该局又派专人与供电部门协调,把全市主要卡口的帐篷更换为集装箱,并在内设置加热器,保障了卡口执勤民警夜间取暖需求。

  “做好民警自身防护,与做好百姓守护一样重要。”宫文飞介绍,对各类在外执勤民警做好后勤保障之外,他们还采取了严格保证公安内部防范措施“七项举措”,包括发布《扬州市公安局工作区域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册》,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严格进行消毒工作,并要求进入办公区域人员全程佩戴口罩,集中收集废弃口罩并及时进行清理,对单位内部人员实时监测并全面筛查,防止疫情在单位内部传播。

  技防

  10天搭建226个智能感知采集设备

  2月3日22时,扬州市公安局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里依然灯火通明,所有外地来扬的数据在这里汇总。就在距离指挥部100公里外的扬州市宝应县夏集界临卡口,智能感知采集设备安装现场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

  1月25日,扬州市公安局建立了防疫物资采购“绿色通道”,对扬州125个监控点位进行升级,同时完成226个市域出入口智能感知采集设备建设。

  连夜施工、加班加点、自备干粮。连日来,只要在智能感知采集设备安装施工现场,这些都是常态。“之所以要如此夜以继日连轴转,就是为了让大数据技术尽早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最大程度减少一线民警、辅警感染风险。”宫文飞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按照常规采购程序和施工量,这么大的工程量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翁国彦介绍,施工期间该局组成临时项目建设小组,紧急联系协调路政、供电、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寻求支持配合,经过连续通宵施工,仅用了10天所有设备均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除此以外,扬州市公安局还利用工作微信群、视频培训会、制作微课程等方式,以及编制防护宣传手册、组织送教上门等多种途径,加强防范知识宣传,引导广大民警增强防护意识,提高自身防护能力。特别是在接处警、疫情查控、交通勤务等警务活动中,严格按规范要求佩戴防护装备,按照科学指引做好防护工作,以实实在在举措降低一线查控民警的安全风险。

编辑: 王伟光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