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地处深山的煤矿公司鉴定现场,寒风刺骨;七月,边境小城违法建筑的强拆现场,烈日当头。
一位两鬓斑白的老法官正与人交流着,不厌其烦,耐心倾听,谨慎调查。
这便是和龙市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赵钢德。
法官历程
赵钢德在基层法院工作近33年,从事行政审判工作10余年。即将退休的他依旧坚守在审判一线,兢兢业业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奋斗着。
1982年赵钢德参加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
因为他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毕业之后便考入学校当老师,这一当便是7年。问他为什么改行到法律,他说:“一直很热爱法律,也有一个法官梦,所以从学校辞职之后就开始学习法律知识。”
回忆起当年奋斗的点点滴滴,赵钢德说:“因为自己是从零开始学习,所以就需要买一些专业课的书籍,当时买书需要到最高院的出版社,为了收集材料费了很多精力。”
即使前方困难重重,赵钢德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于1989年调入法院。
“初入法院条件非常艰苦,五六个人坐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最先进的设施便是手动打印机,需要一个字一个字打在纸张上,之后还需要进行人工校对,检查一下是否有错别字。还有一部油印机,需要一张一张印,印完了之后还需要粘贴,这和现在的办公条件根本没法比。”
不仅设施落后,检索信息也非常困难,当时办案需要许多人一起坐在办公室讨论、找材料,然后报请上级部门审核。
案件介绍
谈起最让赵钢德印象深刻的案件便是拆迁征收土地的案件。
当时被拆迁人的房屋在建设范围内,政府决定征收其土地,经过相关部门鉴定赔偿被拆迁人66万左右的拆迁款,但是被拆迁人一直没有和政府达成协议,因为他在自家土地上种了1万多株葡萄,对于葡萄的补偿问题,他按照每一株收入计算大概500万。
对于被拆迁人狮子大开口的行为,赵钢德决定去协调化解。
所以他通过行政争议协调化解程序,与被拆迁人面对面调解,并且跑了很多单位,在经过赵钢德的不懈努力下,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总共补偿被拆迁人90万左右的拆迁款。
双方很满意处理结果,并于第二天自动履行协议内容,该拆除的拆除,拆迁款也直接打到法院的账户上。
此次申请强制执行案件在诉讼中得到了妥善化解,更让赵钢德感受到了法律在百姓心中的重要性,让他更坚定了要公平公正地办好每一件案子,为群众着想。
问起当法官最重要的是什么,赵钢德说:“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公正,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公平是最主要的,如果公职人员有一些私心,那一定是办不好案子的。”
每办一件案子,赵钢德都会和案件双方当事人说清其中的法律条款。他认为,法官就代表着公平。如果有一方拿到了最大利益那就代表着另一方会受一定的亏损,为了公平正义,他一遍又一遍耐心地调解,直到他们懂得这其中的规定。
法官之路异常艰辛,从书记员、助审员再到审判员,赵钢德一步一步摸爬滚打,这一走便是30多年。
谈起工作的点点滴滴,赵钢德满脸都洋溢着他对法庭的热爱,多年来,赵法官秉持公正为民的工作作风,怀揣着对法治的信仰,坚守着审判事业步履不停。
图文来源:法音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