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部长的13年扶贫路 法治人物-法治 王伟光 320667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131”部长的13年扶贫路 法治人物-法治 王伟光 320667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 法治人物

“131”部长的13年扶贫路

记甘肃省酒泉军分区副司令员董高

2020-08-24 14:21 | 来源: 法治日报

  本报记者 廉颖婷

  本报通讯员 刘国顺 何武涛

  盛夏的鄂西南,满目苍翠。汽车在群山中转过490多个弯道后,到达湖北省恩施市红土乡天落水村,履新不久的董高再次回到他的第二战场。

  尽管已擢升为甘肃省酒泉军分区副司令员,但乡亲们还是习惯喊他董部长。在大家眼里,他还是那个说话做事风风火火,血性中带着柔情的土家汉子。

  董高曾任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武装部部长,扎根鄂西扶贫工作一线13年,先后4次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承担7个村的对口帮扶工作。他结合多年的扶贫工作实践,创新“131”扶贫模式,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扶贫先扶志

  3年前,已经在脱贫攻坚一线奋战了10年的董高,主动要求把自己的对口扶贫村从条件相对较好的新塘乡,换到当时条件更差、位置更偏、任务更重的红土乡天落水村。

  很多人不理解,就连地方领导也劝他考虑清楚再决定。但董高态度坚决:“小时候,乡亲们没嫌弃我家穷,从牙缝里挤出钱来供我上学,现在我又咋个能嫌弃他们?”

  初到红土乡,董高想起儿时院坝上的屋场会,他决定以这种面对面的方式把村民的情况摸清楚。

  “面对面恐怕不行,过去村里开会,有人当场把桌子掀了。”有人提醒他。

  “得让大家把心里话说出来,才能把问题解决好。”董高与红土乡党委书记张涛商量,将第一次屋场会地点选在干群矛盾最突出的天落水村铁厂坝组。

  “一不能骂人,二不能动手,三要有话敞开说。”会议开始前,董高约法三章,喧嚣的会场顿时安静下来。

  “靠着河边没水吃,赶场要翻三座山。”“要我们种茶叶,种了又卖不出。”

  一次次屋场交心、一次次围炉夜话、一次次郑重承诺,村民的心渐渐被焐热了,但董高却高兴不起来:全乡有贫困人口5766人,靠田吃饭、靠天种田,人均年收入不到3500元。

  比贫穷更让人揪心的,是村民观念陈旧,脱贫信心不足。

  “干部干、群众看”“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是当年一些村民的真实写照。

  “要让村民摆脱眼前的大山,首先要走出心里的大山。”董高决定,扶贫先扶志。

  多年前,自幼残疾的张岸锋生意失败、妻子出走,生活陷入困境。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张岸锋,一度破罐子破摔,靠政府救济过日子。

  董高听说后主动找上门来,像大哥一样关心他、开导他。一次,董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张岸锋家紧邻优质水源,便主动帮他联系无息贷款10万元,并请来专家指导他搞起石蛙养殖。

  经过帮扶,张岸锋的石蛙养殖越做越大,年收入达20多万元。张岸锋还通过股权分红,为12个贫困家庭带来收益。

  开创扶贫新模式

  上世纪80年代末,董高所在的恩施军分区开创了“131”扶贫工程,即“1个专武干部带领3个民兵帮扶1户特困户”,被国家扶贫办誉为“将党的富民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的成功创举”。

  时过境迁,“131”逐渐褪去昔日光环。经考察论证,董高提出“1个人武部牵头3个地方单位组成扶贫队定点帮扶1个贫困村”的新“131”扶贫模式,将帮扶对象由单个特困户拓展为整个扶贫村,帮扶力量由人武部孤军奋战调整为军地联合作战,“131”开始释放新活力。

  天落水村海拔高,过去村民吃水只能靠“望天落水”,这也是“天落水”村的由来。遇到旱季,村民要下山挑水喝,来回一趟就得两三个小时。

  董高带领工作队深入山林,三探地处绝壁的鹰嘴崖,终于找到充沛安全的泉眼。没有资金,他就到乡里、市里跑,筹措1100多万元建水厂、铺管道。

  当一汪甘甜的自来水通到村民家里,祖祖辈辈挑水喝的他们开始相信,这个部长说话真算数。

  建水厂解决了村民的信任问题,但董高心里清楚,离脱贫致富还远呢。

  修建军民连心桥

  天落水村有条董家河,河里一涨水,村民只能涉水或绕道而行。多年来,先后有20多人在涉水过河时不幸溺亡。

  建桥,群众期望值很高,董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几天后,一个由恩施市人武部牵头,运管局、公路局、食药监局参与的“131”攻坚队应运而生。2018年8月,大桥正式破土动工。

  可没多久,这项民心工程被迫停工。大桥引桥部分要占用邻乡道路,不管怎么说情,对方都不肯让步。情急之下,董高站到施工的挖掘机前:“事可以好好谈,但村民期盼的事绝不能耽误!”

  董高的硬气最终使对方和解。不到一年,一座新桥横跨董家河两岸。村民特意在桥头竖起纪念碑,取名为“军民连心桥”。人们记住了“131”,董高也因此被人们亲切地唤作“131”部长。

  红土乡“131”脱贫攻坚指挥部里,至今还挂着两幅地图。

  董高曾经花3天时间,把全村177户贫困户情况一个不落地用红点标注在图上。攻下一个贫困户,就摘掉一个红点。两年后,当初满图的红点已全部摘掉。

  3年来,董高带领攻坚队筹措资金建水厂、铺管道;投入民兵力量2000多人次,在高山峭壁上开辟道路60多公里;引进两家茶叶加工企业,帮助贫困户发展高山茶叶种植。此外,他还引进水果种植等产业,大大拓宽了村民增收门路。

  一项项致富项目接连落地,一件件好事接连办成,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董高的新“131”扶贫模式也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推广,帮助15个重点贫困村的40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因扶贫成效突出,2019年董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编辑: 王伟光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