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禁区创造绿色奇迹 法治人物-法治 王伟光 297877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在生命禁区创造绿色奇迹 法治人物-法治 王伟光 297877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 法治人物

在生命禁区创造绿色奇迹

记新疆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孙超

2019-10-16 14:35 | 来源: 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 潘从武

  本报通讯员 李康强

  金秋十月,《法制日报》记者在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温室大棚里见到孙超时,他正细心照料已经成熟的菜蔬。

  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这里平均海拔达4000米,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含氧量仅为平原的48%,空气稀薄,紫外线极强,气候恶劣多变,全年无霜期不到60天。

  有人形容这里是:“天上无飞鸟,地上无根草。吸氧吸不够,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

  23年前,17岁的孙超从河北高碑店入伍来到这里。

  23年间,他成功攻克了多个高原种植、养殖难题,让38个品种的蔬菜在高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饲养的8个品种的家禽在高原上繁殖生长。23年后,他选择继续执守在这里,争做“全能型”移民警察,真情帮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攻坚。

  百余次试验攻克高原育苗难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面对记者,孙超打开了话匣子,这首24节气歌,孙超几乎能倒背入流。他说,高原上种植蔬菜最难的是要把握好气候和温度。每年什么时间进行西红柿育苗,什么季节种植胡萝卜、豆角多久浇一次水……这些都是23年来他在高原上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心经”。

  过去,蔬菜、肉、蛋这些平原最普通的给养,却是帕米尔高原最难得的生活必需品。

  以前,红其拉甫边检站并没有自己的菜地,吃的蔬菜全部要从300多公里外的喀什市运来。

  连接喀什市到塔什库尔干县的中巴友谊公路经常发生泥石流,运输给养的车辆经过一路颠簸,到了站里经常是鸡蛋碎了、蔬菜烂了,绿色蔬菜吃不了几天就没了。有时候,购买的鲜肉等拉到了站里,因为路途远,再加上天气炎热,容易变质不能食用。

  1996年12月,孙超入伍来到红其拉甫边检站服役。

  一次,他过生日时,他把一碗菠菜卤水面的菠菜叶子夹给战友,但大家都抿着干涩的嘴唇躲开了。在他的坚持下,十几个人一人一片菜叶分享了一碗面。

  “看到因为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很多战友出现了皮肤皲裂、指甲深陷、手脚脱皮等病症。心里那个难受啊!从那时起我萌发了一定要让战友吃上新鲜蔬菜的念头。”孙超说。

  为解决吃菜难的问题,边检站建起了塑料温室大棚,孙超主动当起了管理员。

  为改善高原贫瘠的土地,连续几个月,他和战友在菜地上挖走3万多方砂石,从30多公里外拉回19000多方土,从80多公里外拉回9500多方羊粪,对砂石地进行平整、有效改良土壤,并多次写信请教农科院专家,前后经过百余次的反复摸索、论证、试验,终于总结出“营养钵育苗移栽法”,大大提高了幼苗成活率,解决了高寒地区蔬菜种植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至今先后在高原成功种植了多个品种的蔬菜。

  目前,他在高原上共建有温室大棚12座,成功种植了38个品种的蔬菜,包括无花果、橘子、香椿等植物,蔬菜大棚里的菜冬天也实现了正常供应,创造了“万仞冰峰,十亩江南”的绿色奇迹。

  20多年播绿创造“生命禁区”奇迹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

  孙超始终视驻地为故乡,自从高原种植试验成功后,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当地群众。

  他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村民家中传经送宝,带动村民转变观念,掀起种植热潮,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

  从2006年以来,在他的帮助下,一座座大棚在高原上建了起来,驻地电视台每年都邀请孙超讲授种植、养殖知识。

  提孜那甫乡曲什曼村牧民阿里甫·沙发力克家中困难,乡政府扶持他建了一座大棚,大棚建好后,可老人不知如何育苗、管理。

  孙超闻讯后,第一时间给他送去了蔬菜种子,手把手教他种菜技术。

  当记者随孙超到老人家里走访时看到,温室大棚里蔬菜长势良好,成片的金色雪菊,花儿正艳。

  老人拉着孙超的手开心地说:“我们小孙警官,恰尔吉(塔吉克语:好样的)。”

  2015年,孙超开始在高原尝试养殖鸸鹋、火鸡等特禽,帮助提孜那甫乡牧民建立了高原牦牛养殖合作社,在驻地开辟了一条特色养殖的发展之路,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在提孜那甫乡,村民阿米尔夏·赛甫那现在是出了名的致富带头人,他通过养殖牦牛年收入达到了40多万元。他开心地说:“养殖牦牛发家致富,这与孙超哥哥对我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以前牧民们家的牦牛都是在山里散养,自从有了孙超的精心指导,我们不仅为牦牛科学搭配了饲料,还对牛圈进行定期消毒,牦牛的出栏率大大提高,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阿米尔夏·赛甫那说。

  目前,孙超共帮助高原上的50多户牧民建起了温室大棚,指导十余户牧民从事牦牛特色养殖,帮扶136名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擎旗雪域高原无怨无悔

  孙超所在的红其拉甫边检站,担负着世界上海拔最高口岸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红其拉甫人抗缺氧、战严寒,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边防检查任务,1995年,该站还被国务院、中央委军授予“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该站还孕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三特”精神。

  孙超每天在菜地忙碌,长时间超负荷劳作,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腰肌劳损和风湿病。孙超与爱人结婚14年,一直分居两地,婚后7年才有了孩子,父母也年迈多病。

  2018年,公安现役部队改革,很多人面临着走与留的选择。在高原上服役了23年的孙超,原本退役后可以拿到300余万元高额复员费。然而,孙超在争取父母和妻子的支持后,最终选择了继续驻守高原。

  “我也想过回家,可是部队教育培养我这么多年,我不能在关键时候一走了之。我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最有意义的事情,活出最精彩的人生!”孙超对记者说。

  他的妻子张永慧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则表示:“在高原种菜养殖是丈夫的事业,只要高原需要他,我就会全力支持他。”

  工作以来,孙超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9次,被公安部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获得了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2019还被表彰为了“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孙超告诉记者:“改革不只是身份的转变,还意味着任务更艰巨、使命更光荣。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全能型’移民管理警察,既要做精本职,又要向移民管理业务转型。只要组织需要,我将永远坚守国门口岸,为红其拉甫模范旗帜再添一抹红,为帕米尔高原再添一抹绿!”

编辑: 王伟光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