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下的小法庭 法治故事-法治 王伟光 353526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天宫”下的小法庭 法治故事-法治 王伟光 353526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 法治故事

“天宫”下的小法庭

2022-03-15 13:18 | 来源: 人民法院报

  本报记者 姜郑勇 本报通讯员 旷心怡

  “九龙捧圣,光澄慧镜”,这里是唐代著名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择地观天、著书立说的圣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这里是四川省阆中古城半小时旅游圈的网红打卡点。乡村振兴、生态旅游,这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是以阆中市天宫镇为核心的“飞天柏”乡村振兴示范区域。这里,还有一个有故事的小法庭……

  乡村振兴,法官来了

  柏垭镇淳风村因土质优渥,适合种植果树,被一家现代农业公司选中,涉及天宫镇周边4个村,共计3000余亩土地顺利完成流转。只待硕果累累之际,纠纷却来了。

  “地都给他们用了这么久,没见一分钱!”

  “快把地还给我们算了……”

  炎炎夏日,淳风村村委会聚集了大量村民。因承包人未按约定向村民支付土地承包费用,当地政府已经组织了几次调解。这次,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柏垭人民法庭提前介入了纠纷处置。

  调解过程并不顺利,因多方经济纠葛,承包人没有能力付款,果树只能暂由村集体及村民自发管理。

  “经此一事,我们越发认识到乡村的发展模式在变,基层法庭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必须升级。”柏垭法庭庭长赵卿宇敏锐地察觉到辖区乡村纠纷的变化。

  柏垭法庭是标准的“最小法庭”:一审一助一书一警的配置,4个人的小法庭,受案辖区涵盖柏垭、天宫、飞凤三个乡镇,6个社区居委会,19个行政村, 8.8万余人,年均受理案件300余件。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脚步的加快,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柏垭法庭辖区内有全市十件大事之一的“天宫院特色文化小镇建设工程”,有天宫、飞凤等阆中市乡村振兴示范点,有五龙村、桥亭村等县级生态旅游示范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本以婚姻家庭等传统民商事纠纷为主的受案类型向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等纠纷类型转变。为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司法保障,柏垭法庭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巡回法庭”。

  为50余名农民工执行工资款70余万元;巡回审理“三养”类纠纷6起;调解当地农贸企业经济纠纷14起;构建无诉村7个……搭台子,调案子,普法律,惠民生。巡回法庭成立以来,专门审理与乡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案件,逐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群众法律意识的普及,案件调撤率达90%以上,审理案件无一上诉,获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及群众高度认可。

  司法助企,订单上线

  2021年7月29日,赵卿宇接到辖区一家农用设备企业的“法律咨询订单”。

  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哪些法律风险?农村企业在市场上要注意规避哪些纠纷?面对辖区企业在实际运行中常面临的法律困惑,柏垭法庭从审判实践中总结出大量新鲜“干货”,恰好成为惠及企业发展的建议。

  为构建更为健康的经营环境,柏垭法庭推出司法助企“点单式”服务。一旦辖区企业遇到法律困难,即可向法庭“点单”求助,尽可能地帮助企业答疑解惑,实现良性经营、持续发展。

  赵卿宇与法官助理宋锐刚走进企业厂房,就被负责人张某带到一个大型农用设备前。原来,这家企业刚刚从湖南某设备厂购买了这台大型设备,但拿到货后,张某却发现设备存在瑕疵,可能是一台翻新设备。张某要求退货,对方却以合同约定只能换不能退为由予以拒绝。一筹莫展的张某立即向柏垭法庭求助。

  得知事情原委后,赵卿宇立即从专业角度对双方签订的合同进行分析,并帮助张某与对方进行微信远程连线,现场进行诉前调解。经过近2个小时的线上沟通,双方终于就设备退款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既避免了一起跨省诉讼,更为企业资金回笼争取了时间。

  赵卿宇带领全庭干警利用休息时间遍访辖区内涉及农业生态旅游、种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及农业产业的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主动讲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并就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有法庭在,我们生产经营的信心更足了!”阆中优果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某说。

  片区法官,即时服务

  “今年法庭已经受理几起赡养纠纷案件,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需要大家共同弘扬,集各方之力服务乡村振兴,构建和谐乡村。如以后辖区有该类型案件,可向村(居)民发放该告知书,以便群众对相关法律规定能有所了解……”

  上面这段话来自一个特殊的微信群。这个群有法庭干警,有乡镇、村(居)干部,有人民调解员,群名是“家门口的片区法官”。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阆中法院推出“便民利民十三条”,首当其冲的就是“组建家门口的片区法官”。发挥人民法庭诉源治理前沿阵地作用,落实法官片区责任制,建立“法官+基层组织+人民调解员”微信联络群,法官积极参加基层综合治理,为基层治理提供法律指导,积极创建“无诉社区(村)”,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为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柏垭法庭为三个辖区乡镇组建了三个微信群,针对各地多发纠纷特点,不定时在群里报告类型化纠纷处置情况,并适时进行普法宣传。指尖上的“零距离”交流,群聊式及时沟通,辖区干部群众纷纷点赞。

  片区法官不仅线上存在感极强,线下工作成效更加突出。

  “每月向辖区党委政府报送涵盖重点案件、风险预警、司法建议的平安月报,为乡镇党委决策、社会矛盾化解和维稳工作提供参考。延伸诉讼服务,预判矛盾较大的纠纷,提前介入,联动调处。对接人民调解组织,运用委派调解、联合调解等方式,建立多元解纷体系。对赡养、相邻权纠纷中的典型案件进行巡回审判,就地审判调处,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开展多样化的普法宣传4次,发放普法宣传单2000余份,强化群众的法律意识,规范群众参与农村经济社会活动时的行为。”提及“片区法官”工作开展以来的情况,柏垭法庭干警如数家珍。

  在这个最基层、最小的法庭,时代在变,受案类型和模式在变,但法院人的司法热情和为民初心始终如一。“天宫”下的小法庭,将随着乡村振兴一道,变得更美、更富魅力。

  来源:人民法院报

编辑: 王伟光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