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贫“浑水渠” 旧貌换新颜 法治故事-法治 王伟光 320292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深贫“浑水渠” 旧貌换新颜 法治故事-法治 王伟光 320292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 法治故事

深贫“浑水渠” 旧貌换新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派驻扶贫第一书记余强带领村民脱贫的故事

2020-08-18 15:02 | 来源: 人民公安报

  本报记者 兰泽东 通讯员 夏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阔什艾日克乡博孜艾日克村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叶尔羌河畔,是一个以维吾尔族群众为主体的村子。博孜艾日克,维吾尔语意为“浑水渠”。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匮乏、村民收入较低,博孜艾日克村在2014年被确定为深度贫困村。

  近年来,受惠于党的脱贫惠民政策,博孜艾日克村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特别是2018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禁毒总队民警余强作为扶贫第一书记,派驻博孜艾日克村,通过招商引资、组织村民务工就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庭院……昔日的“浑水渠”正化茧成蝶,旧貌换新颜。

  年过半百,重返故里服务乡亲

  2018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禁毒总队民警余强主动申请到南疆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年过半百的他背起行囊,来到莎车县阔什艾日克乡博孜艾日克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在村里一干就是930多个日夜。

  余强曾在莎车县工作生活了30多年,他对这片土地太熟悉了。初到村里,看到有些村民还住在土块砌起的危房中、几个六七米高的大沙丘横亘在村边、村里许多道路还是沙土路,余强知道自己担子很重。村容不改,面貌难新,他驻村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力推进人居环境建设,修路架灯、拆土墙、建新房。

  余强多方奔走,积极申请扶贫惠农项目,带领村民动手移平了大沙丘,组织村民建安居房、砌院墙、建厕所,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仅2018年,村里就新建了漂亮整洁的安居房189套。

  截至目前,博孜艾日克村516户村民住房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网络。村里还硬化巷道14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70余盏,购置一辆清运垃圾的拖拉机并配了7个拖箱,实现全村垃圾集中无污染处理。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广场,村民大舞台、篮球场、休闲长椅、健身器械一应俱全。村庄变净了、变美了、变绿了,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有了改变,篮球队、舞蹈队、合唱队、宣讲队组建起来了,村里的姑娘花裙子穿了起来。村民开心地说:“这样的生活,比城里也差不了多少。”

  精准扶贫,一户一策啃下“硬骨头”

  经过深入走访调研,余强心里清楚,在这个底子薄、条件差、人多地少的贫困村,要真正实现全面脱贫,就必须在找准穷根、分类指导、精准帮扶上下功夫。余强用了3个月时间,访遍了全村所有人家,对每一户的劳动力情况都了然于心。在全面掌握村情户情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转移就业、提升农业、发展产业”的工作思路,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逐户逐人分析致贫原因,一户一策制定精准脱贫方案,努力实现全村“人人有事干、家家有就业、月月有收入”,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新路子。

  摸清情况,就立即行动。他积极联系协调就业岗位,上门动员村民外出就业,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村民米热古丽的丈夫因伤致残,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夫妻俩只能靠务农获取微薄收入,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即使这样,米热古丽还是固守传统观念,不愿走出家门。在余强的多次走访劝说下,米热古丽终于打破陈旧观念,走出家门就业,实现了脱贫。如今,米热古丽在村里工作队当厨师,既学会了普通话,每月都有固定收入,又能就近照顾家里。脱了贫的米热古丽还有自己的梦想——在镇上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饭馆。

  余强还依托自治区公安厅,积极联系石油企业,63名村民成了产业工人,实现了稳定就业,每月最高收入有5000多元。出去务工的村民玉苏普喀迪尔·艾山说:“以前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两个月能赚1万多元,我对现在的日子非常满足。”

  对于无法转移就业的劳动力,余强从新疆农业科学院,甚至从山东省请来了技术人员,把培训班搬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种植户核桃春季采接穗技术、蔬菜种植技术,打造林果业提质增效示范园,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实现农业生产提质增收。

  这种“分层次、有重点,不落一人、不差一户”的转移就业思路,找准了致贫原因、把准了脱贫路径,使得扶贫更精准、脱贫更有效,有力推进和保障了2020年博孜艾日克村如期脱贫。

  筑巢引凤,村里建起了加工厂

  为了不增加村民的负担,驻村伊始,余强就给自己定下规矩:不接受村民的吃请。久而久之,余强在村民中赢得了好口碑,也为村里引来了产业脱贫的“金凤凰”。

  落户村里的牛肉干生产企业负责人就是听闻余强不接受吃请的规矩后,专门来到村里找他,表示希望在村里投资建厂,这正好与余强发展产业脱贫的愿望不谋而合,双方很快谈妥了合作事宜。牛肉干加工厂的投资建设,使博孜艾日克村有了自己的增收产业,以现金和育肥牛入股的30户贫困户还能拿到企业分红。

  2019年,余强还引进一家服装加工企业,提供了80个就业岗位;组织村民外出承包土地、养殖、开饭馆、打馕、卖菜、开超市等,实现第二产业就业211人、第三产业就业62人、自主创业190人。39户村民通过发展特色林果业脱贫致富,97户村民通过畜牧养殖实现稳定增收。余强还带领村民清理土地1043.3亩,低价发包给困难群众,全村162户579人受益,亩均年收益300元。

  去年年底,博孜艾日克村人均收入623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7.3万元,全村牲畜存栏2253余头(只)、家禽9470羽。余强信心满满:“到今年年底,博孜艾日克村将实现整村脱贫,我可以向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编辑: 王伟光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